“老张啊,听说你最近戒酒了?”
“哎,医生说年纪大了,酒不能喝了,我这不硬着头皮戒了嘛。”
“那你这几天咋看着比以前还没精神呢?”
这番对话,像不像你身边熟人的日常?很多老年人一旦戒酒,反而出现失眠、焦虑、食欲下降,甚至感觉整个人都没了动力。这就让人疑惑了——年纪大了,到底该不该戒酒?戒酒对健康是福还是祸?
图片
酒精,老年人的“灵丹妙药”还是“隐形杀手”?酒,这玩意儿在人类历史上可是个“大人物”。从几千年前的酿酒术,到今天的各类白酒、葡萄酒、黄酒,它几乎贯穿了人类社交、饮食和文化。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,喝上一口小酒,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,甚至有人觉得,酒是他们的“精神寄托”,甚至“续命神器”。
但话说回来,酒精毕竟是个“双刃剑”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早就给酒精贴上了“一级致癌物”的标签,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、肝硬化甚至癌症的风险。可问题来了——为什么有些老年人戒酒后,身体反而垮了呢?
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:酒精依赖。
图片
一刀切戒酒,可能比喝酒更危险有研究发现,长期饮酒的老年人如果突然戒酒,可能会出现“戒断综合征”,轻则头晕、心悸、乏力,重则谵妄、幻觉,甚至诱发心梗或脑卒中。美国《酒精与药物研究杂志》曾有一项研究表明,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突然戒酒,短期内患病或死亡的风险会上升约20%。
这就好比一个长期靠“拐杖”走路的人,如果突然把拐杖撤了,他很可能摔得更惨。酒精在长期饮用的情况下,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,尤其是γ-氨基丁酸(GABA)和谷氨酸的平衡。长期喝酒的人,身体已经习惯了酒精的“调节作用”,如果突然停止摄入,就会打破这个平衡,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反应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,老年人就该一直喝下去。问题的关键在于——怎么戒,才不会伤身?
图片
老年人戒酒的正确姿势1.量变到质变,循序渐进如果一个老年人已经有多年饮酒习惯,千万不要一刀切。可以采用逐步减少酒精摄入的方式,比如原来每天喝半斤白酒的,先减少到三两,然后再降到一两,最终过渡到低度酒或无酒精饮料。
2.补充营养,防止“断电”酒精会影响维生素B族的吸收,特别是维生素B1(硫胺素),它对神经系统至关重要。如果戒酒后不补充,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情绪不稳、甚至“醉汉步态”(走路像喝醉了一样)。可以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,比如全麦食品、瘦肉、鸡蛋、坚果等。
图片
3.心理调适,别让“精神鸦片”断得太猛有人说,酒是老年人的“快乐源泉”。如果突然戒掉,确实容易让人感觉“生活失去了色彩”。这时候,不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,比如书法、钓鱼、太极拳等,让大脑有新的“多巴胺”来源。
4.家人支持,别让老人为难很多老年人喝酒,不是自己想喝,而是“社交需要”——老哥几个聚在一起,谁都不想当“扫兴的那一个”。如果家人或朋友能一起创造一个“不以酒为主”的社交环境,比如改为喝茶聊天、一起运动,那戒酒的过程会轻松很多。
图片
适度饮酒,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话说回来,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,不是绝对的“喝”或“不喝”,而是“适量+科学”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,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换算成酒的量,大概是:
低度白酒(38度):男性不超过75毫升(约1两半),女性不超过50毫升(约1两)。红酒:男性不超过250毫升(约2杯),女性不超过150毫升(约1杯)。啤酒:男性不超过750毫升(1瓶半),女性不超过500毫升(1瓶)。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,适量饮酒未必是坏事。但如果已经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,那还是少喝或者不喝为妙。
图片
喝酒这件事,对于老年人来说,既不能说“喝一点就要命”,也不能说“戒了就会死”。关键是要结合自身情况,科学调整。如果有长期饮酒习惯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戒酒,避免因为戒酒方式不当而损害健康。
健康不是一刀切的“非黑即白”,而是在科学指导下的平衡。愿每一位老年朋友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,不被酒精束缚,也不因戒酒而失去生活的乐趣。
参考文献: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——中国营养学会
《老年人饮酒与健康风险》——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
《酒精依赖及戒断综合征》——《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臻牛所配资-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排名-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-股票配资佣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